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长三角高职示范课巡讲暨公开课同台展示

责任编辑:发布时间:2023-12-07浏览次数:343

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,促进教学经验交流,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,125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知义楼103教室举办示范课巡讲暨公开课同台展示活动。本次活动由长三角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指导,特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王平平进行示范授课,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蒋颖莹、胡小爱和刘国峰三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。院长俞校明携学院全体教师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、反邪教协会的部分学生代表现场观摩。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兆婷主持。


   首先,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平平作示范课巡讲。王老师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“涌潮之声”宣讲员,筑牢“红色根脉”主题教育实践基地“8090”宣讲团成员,曾获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、二等奖、浙江省微课比赛一等奖、浙江省思政微课比赛二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,具有丰富的教学比赛经验。她以“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”为主题,通过视频“1940年代实录——现代式电厨房”导入,引发学生对什么是“现代化”这个问题的思考。她从“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源”“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谓”“中国式现代化何以答”三个方面展开,以扎实严密的理论逻辑,丰富生动的案例,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课堂互动,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“中国式现代化”这一命题。在讲述“中国式现代化何以答”这一部分,更是结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浙江的做法,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“现代化之美”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“红色根脉”主题教育场馆的鲜明底色等角度,深情讲述了“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答卷”。


   接着,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本学期的公开课展示。其中,蒋颖莹老师的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,以“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”为题,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,生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征。刘国峰老师的《形势与政策》课,以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”为题,通过详实的数据、清晰的图表以及各种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事例,讲述了中国经济“形”稳“势”升,必将交出一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。胡小爱老师的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实践课,以“我在经贸红馆讲思政课”为题,创造性地通过“云实践”的方式,带领学生沉浸式参观学校“红色供销党建馆”,并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指导。



最后,王兆婷总结了本次“思政大课堂”的四大亮点:一是活动举办有高度,有效推进了思政课的校际协作;二是选题立意有深度,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“三进”的要求,紧贴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、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质;三是教学内容有广度,信息量大,结构安排科学,张弛有度;四是教学过程有温度,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,把教师的“教”和学生的“学”相结合。同时,她也提出了把握教学重难点、灵活运用教学语言、实践课现场教学等三点建议。